永不过时的学习

发布时间:2020-12-09 14:34:23 浏览次数:0 文章来源:开慧实验学校
——读《蔡元培教育论著选》有感

蔡元培是影响了中国教育史的人,他是教育的改革者,更是教育改革的领导者。《蔡元培教育论著选》是叙事者今年共读的第二本“蔡元培”,我们在《中国人的修养》中感受到了他对德育对国民素养的思考。这次的教育论著选,让我们看到了更全面的改革者。

在读《中国人的修养》的时候,我就有一个感慨,蔡元培先生的观点是在八十多年前提出的,可是放在改革随处可见的今天这些话依然是“有效”的。

我在北京十一校读着他的教育观点,我依然是觉得他的观点具有“时效性”,我在思考是怎样的作品会有如此长的“保鲜期”?是怎样的支持让他的观点可以与新教育改革殊途同归?
教育是在不断创新的,教育却也有着永恒的经典。

“教育者,养成人格之事业也。”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,反对呆板僵化。他还提倡美育、健康教育、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。这些观点,永远不会过时。北京十一校的老师们在进行UbD教学的探索和改革。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之前,需要努力的思考这类的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,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。教师的课堂、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,而不是从教师所擅长的教法、教材和活动导出。殊途同归,一切的学习活动应该是注重学生的。创新与经典总是在“不谋而合”。

蔡元培先生是从中国传统私塾教育中走出的教育改革家,他曾经做过官员但他主张教育要独立于政治之外,他是传统教育的“成功品”但他却推行了“自由教育”,是什么实现了他的如此的高度?

是反抗精神吗?不,他性情是温和的。

是对教育的不满吗?不,他对教育饱含深情。

是学习力。他主张保持学习力,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,都应该保持在学习。“有些教师常有保守的习气。这些教师,或缺乏进修方法,或苦无研究机会,对所任教科,或为被动的、非自动的,不感何种兴趣。于是上焉者就教材范围略事准备,下焉者临时敷衍塞责。”

选择性的学习。经典也罢,传统也好,我们选择的是成长的那个部分。

《蔡元培教育论著选》是非常厚的一本书,我们在进行读后感的陈述的时候,很多老师觉得无从下手,为什么无从下手呢?大概还是没有找到自己想去表达的角度。

《蔡元培教育论著选》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教育超市,我们走进去学习的时候,有人会说,书里东西太多了,我也拿不了,那就不拿了吧?恰如我们平日拒绝成长的借口一般有力:“学校工作太忙了”“这个理论是怪好,不适合我们学生啊”“这本书是不错,可是写给语文老师看的啊。”“我也想写,可是没你们这个文笔啊。”

当我们想要拒绝学习的时候,我们的理由听起来总是那么有力。但是我们在十一校听课的时候,我们是跨学科交流。我做得笔记节选:

语文老师也许听不懂欧姆定律,但是我听懂了物理老师提出的有启发的提问,听了那么多年的答疑要有启发性,终于知道了答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要问学生“你都试过什么方法,觉得失败了?”这样,学生就会知道自己试试,对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会更高效。

语文老师也许听不懂生物老师的比热容,但是我看明白了生物老师在面对孩子不想写作业“质疑写作业的必要性”的时候用智慧幽默的方式回答了孩子“不想写作业”的“千古难题”。

语文老师也许听不懂艺术老师讲得戏剧冲突与作业设置,但艺术老师让我明白了自由度与完整度是可以寻找平衡的。老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适当的允许学生“自由发挥”,应用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艺术学习从模仿体验走向艺术表达的转换,也是所有学科的。

我们都习惯了强调差异,我们都忘记了去找寻“自我启示意义”,当我们关闭了自己的发动机,加再好的油也只会漏的到处都是。寻找自我成长的契机,先不要着急说“我们地方财政达不到”“我们学校政策不支持”“我们生源不行”,先去掉不能行的,在这场学习里,我能行的是什么?

打开自我的设定,保持一颗学习的心。

《蔡元培论著选》也好,《追求基于理解的教学》也好,亦或者是千年前的“有教无类”也罢,只要结合自我需求去汲取养料,我们都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花……
地址:临沂市兰山区临西十路与双岭高架路交汇处北300米(临沂大学西侧)
招生办电话:0539-8190190 15864850190
Copyright © 2020 临沂开慧实验学校 版权所有     鲁ICP备15008809号 临沂网站建设:科海网络

网站手机版

进入微信公众号